昨天,一场主题为“南宋文化与旅游”的研讨会在杭州举行。研讨会由市旅委和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。
与会者,多为省内外历史文化专家和学者,话题围绕南宋文化而展开:南宋文化的内涵有哪些?怎样把南宋文化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源?如何把握保护南宋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关系?……
这些看上去很学术的话题,现场听来却精彩而有趣。譬如,中国宋史研究会原会长、上海师范大学博导朱瑞熙先生的主题发言就搅动了大家的味蕾——他讲的是“南宋临安府的饮食文化和旅游”。
临安就是南宋时的杭州。不听不知道,一听才明白,原来杭州在南北饮食融合进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。朱瑞熙说,北宋时,南北饮食差异挺大,北方人爱吃面食,荤菜以羊肉为主,南方人好吃米饭和猪肉。杭州成了南宋皇城后,大量北方官员、百姓南迁,使得南方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。最明显的是,街上的面食店大量增多:插肉面、大爊(音āo,文火久煮之意)面、大小抹肉淘、煎爊肉、生熟烧饭、桐皮熟烩面、煎鱼饭……应有尽有。在杭州,南北饮食渐渐融合,最后不分彼此了。
如果你爱吃糖,穿越到南宋时的杭州准没错。作为皇城,各地的砂糖和糖果点心源源不断地运销到杭州,各种糖果在街市盛行。就拿沿街叫卖的糖果来说,就有麻糖、缒子糖、鼓儿饧、芝麻糖等等。还有各式蜜饯:蜜金桔、蜜木瓜、蜜金桃、蜜李子、十香梅……当时还有一个糖果批发市场,叫“五间楼”,一大特色是有趣的营销方式:有唱着曲儿卖糖的;有戴着假面卖糖的;还有的为吸引小孩子用箭射转盘,射中了奖糖果——和现在的游乐场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南宋时的杭州,烹饪技术大大提高。今天赫赫有名的金华火腿,那时候叫“巴鲊”,用盐、姜、桂等佐料加工。除了猪肉,牛、羊、鱼、蟹,甚至黄雀,都被做成各式美味的“巴鲊”。一批招牌菜也涌现出来:官巷口光家羹、寿慈宫前熟肉、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、涌金门灌肺等等。
“光听这些菜名,口水就要流出来了。”座下,听众小声地议论着——这,就是美食的力量。
美食文化,曾促进了南宋时杭州的繁荣,或许这次研讨会之后,杭州的旅游部门和企业会受到启发,让源自南宋的美食文化为杭州旅游注入新的活力!